当前位置: 首页 >> 业界 >
“我”在常州,期待与你一见钟情 天天快播
来源:常州发布     时间:2023-03-29 11:02:52

大家好

“我”是常州的“新宠”

近两年的“新春第一会”


(资料图片)

政府工作报告、创新政策等

重要场合和文件中

“我”频频被点名

“我”的成长过程和未来发展

还时时被关注着

“我”就是——

常州人才公寓

随着常州新能源之都的知名度、影响力迅速提升,近年来,一批项目、人才和团队慕名而来,而“我”是他们到常州的第一站。

让广大英才拎一个包来、安下一个家、共建一座城,“我”的身影遍布常州全区域,从单点“盆景”的格局向连片“风景”辐射延展。人才公寓是家的打造,是事业的起点,也是情感的链接。常州将打造成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,让人才“到常”即能“住常”,“住常”更能“留常”。

“筑巢”方可“引凤”

“安居”才能“乐业”

话不多说

先来一睹“我”的风采

·

静谧怡然的环境

简约大方的风格

宽敞明亮的户型

配套完善的设施

如此高颜值的“我”

是不是格外令人心动?

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

偏偏实力也极其“出圈”!

01

“我”是配套优质、宜居的家

“常州的人才公寓是吸引我来发展的直接原因。”来自四川的大学毕业生杨梅是“兰陵·集”青年部落人才公寓的第一批租客,对常州的“落脚地”她很满意,“拎包即可入住,配套齐全,有共享餐吧、青年学习室等休闲空间,而且年轻人很多,在这里就像回到了大学。”

在“兰陵·集”的一楼共享区域,一台“宁好办”自助服务终端机,为青年人才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。人才政策查询、人才公寓地图、求职招聘信息匹配等个性化服务,都可以在线进行办理,复杂事项还能申请帮办代办服务。兰陵街道党工委副书记、办事处主任方静表示:“我们不仅要打造‘家’一般的人才公寓,让人才在老城厢感受到烟火气,提升归属感和幸福感,更希望人才公寓能成为年轻人成长的起点和阶梯。”

02

“我”是离工作地很近的家

在轨道交通产业园上班的邱鹤,住在常州经开区东方·青年人才社区,他每天的交通成本是一辆自行车、往返25分钟。“我可以花更多时间给自己‘充电’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。”

像这样布局在产业园区、商务楼宇、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等区域的人才公寓,常州不在少数——

3月27日,中以国际人才社区正式启用。中以常州创新园根据国际人才需求,量身打造了45、95平方米两种户型,共260套。其中50套精装修公寓为以色列人才专设,并提供专业的管家式服务。

今年2月刚刚建成投用的滨江国际人才交流中心,紧靠春江民俗公园,面向滨开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、外企高管及行业专家,“上新”208套高品质、高标准的酒店式人才公寓,为精英人群提供舒适、温馨的居住空间。

03

“我”是创客朋友圈

除了化身常州理想的“栖居港湾”,“我”还融合各类资源、创新要素,为人才营造更优更好的创新创业生态,装载无限可能的诗与远方。

位于新北区的常高新漫柏未来人才社区,创新设置了一处专属于青年人才的众创空间,为初创企业提供创业基金扶持、校企培训等8大创业服务。

入住该公寓的创业者李飞,不久前将团队从南通搬到了常州,3月中旬创立了常州壹号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。短短一周时间,公司已经接到10笔订单,迎来了“开门红”。“公寓工作人员不仅主动帮助团队员工申请‘生活居住双资助’,还牵线搭桥帮助我们与公寓里其他企业建立合作。在这里,‘楼上居住楼下创业’,已经成为了包括我在内的一批年轻创业者的日常。”李飞充分感受着在漫柏创业的高效高质、充满人情味的舒适生活,也被常州这座城市满满的诚意所打动。

目前,公寓内的初创企业有10多家,已入住的人才超4000人。常高新漫柏未来人才社区总裁韩富贵希望:“年轻人来常的第一份温暖是人才公寓给的,我们要把青年人才视为珍宝,一定要服务好他们,他们不走,我们常州才更有活力,这是双向促进的。”

春夜微凉,把家安在慧客大厦人才公寓的佟昊阳,和朋友在一起围炉煮茶,欣赏老城厢夜色,畅谈着工作与理想。佟昊阳来自辽宁抚顺,去年大学毕业后他入职江苏电力装备有限公司,企业为他安排入住该公寓。半年来,他不仅享受到了休闲、娱乐、健身等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,还在共创、共享的群团活动中深切感受常州的历史文化底蕴,与城市建立了情感共鸣。

好地段、高品质的生活环境,租金会不会很贵?佟昊阳简单算了一笔账:“我住的单间每个月租金1650元,根据当地的人才政策,每月有800元的生活和居住资助,实际房租开销只要850元。未来,我也想落户常州,在常州发展。”

把青年人才来常落脚的“第一站”转化为扎根常州的“第一步”,常州用最大的诚意、最好的资源、最优的服务,托起越来越多有志于扎根常州发展的人才“安居梦”。在升级版的创新政策2.0中,高校毕业生资助“大幅提标”,开展“青春留常”计划,提供“生活居住双资助”,将购房资助标准由原先的本科、硕士、博士分别享受3万元、5万元、25万元提高至5万元、8万元、30万元。

常州将引进顶尖人才项目10个

各类人才12万人

吸引外国高端人才

和专业人才来常工作1500人

常州许下“三年10万套”

人才公寓的承诺

目前全市已建成投用7.1万套(间)

在常州昂首阔步迈向

“两个超万亿”目标的征途上

小小的“我”

正以自身不可比拟的优势

成为集聚各类人才

汇聚新生力量的有力支撑

实现城市与人才

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

未来

常州也无比期待“寓”你相遇

共同奋斗!

记者:王李婧 刘 家 摄影:张品阳

编辑:蒋庆瑜 王李婧美工:黄 庆

审核:魏溪莹 李 华

标签:
推荐新闻 +
猜您喜欢 +